PTH焊点上锡不良 | 电子制造中的关键工艺与不良危害解析
焊点上锡是电子制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环节。在电子元件和电路、电路板焊接过程中,于焊点上烫上一团锡的过程。这一步骤旨在确保焊接材料与焊点之间形成牢固无缝的焊接界面,从而提高焊点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,保证电路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我们收到从市场退回的PCB板,在波峰焊接后,个别PTH孔出现上锡不良现象,PCB表面处理方式为OSP。为了精准判定失效原因,我们将采用专业且详尽的检测分析方法,查找其失效原因。
测试分析
1 外观检查
利用体视显微镜对PCBA上锡不良通孔焊点及其他通孔焊点进行光学检查,结果如图1所示:
个别PTH焊点明显发现上锡不良现象,表现为通孔无明显填锡异常;其他焊点,较多位置通孔焊盘疑似存在润湿不良现象,后续利用切片分析手段进一步观察确认。
图1. 上锡不良PTH焊点光学检查照片
2 X-Ray&CT观察
图2为X-Ray及CT观察,结果显示:①个别焊点存在无明显填锡及填锡高度不足现象;②个别焊点内部存在空洞现象;③失效焊点及未失效焊点均观察到pin针偏位现象;④失效焊点未见明显孔破异常。
图2. NG1异物红外分析图
3 表面分析
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失效焊点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发现:
失效焊点及未失效焊点,通孔拐角位置都发现异物残留现象,成分分析结果显示,异物位置含有C、O、Br、Si、S、Sn、Ba、Cu元素, O、Br、Sn元素推测为助焊剂所含元素,C、O、Si、S、Ba元素推测为绿油残留所含元素,后续通过切片分析进一步确认;失效焊点孔环表面发现异常Cl元素。
图3. NG 焊点及OK 焊点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结果
4 剖面分析
剖面分析结果显示:①个别焊点孔环表面局部无明显焊锡残留,推测焊盘表面润湿异常;②孔壁焊接正常位置IMC生成连续,厚度在1.28μm~3.21μm;③失效焊点及未失效焊点,通孔拐角润湿不良位置都发现异物残留,成分含有C、O、Al、Si、S、Sn、Ba、Cu元素,所含元素与表面分析结果一致,根据异物形貌及成分可知,该异物为绿油残留。
图4. NG 焊点及OK 焊点截面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结果
5 PCB光板分析
光学观察:如图5所示,所有PTH通孔孔环表面完好,未见明显异色、刮伤等现象;个别PTH通孔拐角位置发现颗粒状异物残留。
SEM+EDS观察:如图6所示,所有PTH通孔孔环表面形貌异常,成分含有C、N、O、Cl、I、Cu元素,其他Cl、I为异常元素;拐角位置颗粒状异物含有C、N、O、Cl、Cu元素,Cl为异常元素,颗粒所含元素与PCBA通孔拐角残留绿油成分存在明显差异,说明该颗粒状异物并非PCBA通孔焊点所发现的绿油残留。
图5. PCB光板PTH通孔光学检查照片
图6. PCB光板PTH通孔孔环表面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结果
6 PCB光板上锡性验证
对PCB光板进行浸锡试验发现个别PTH孔环表面发现局部润湿不良现象,润湿面积小于95%,不满足IPC标准要求。
图7. PCB光板PTH通孔浸锡后光学观察典型照片
结论
结论:
①通孔拐角位置异常绿油残留,影响了整个通孔的上锡性;
②PCB光板OSP膜存在异常污染(含有异常Cl、I元素),降低了通孔孔环及孔壁的润湿能力。
建议:
严格管控PCB光板绿油涂覆工艺及OSP膜工艺质量,避免通孔拐角绿油残留及OSP膜污染。
***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 ***